小施 2020-12-22 10715
卓别林的一段电影中,一个人一直在拧螺丝丁,拧久了以后自己就只会一个动作了,无论吃饭睡觉还是休息,都是一个动作,像个机器人。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讲,这叫做人的异化。
这种真实又可怕的“人的异化”行为,已经出现在各行各业:富士康里流水线上表情麻木的工人、银行柜台玻璃窗里,永远保持一种笑容的柜员、甚至奶茶店一进门就听见异口同声的“欢迎光临、欢迎再来喝茶”。这些还只是表象直接体现出来的异化,而更多的异化,其实早已出现在许多大公司、大企业的员工脑子和内心里了。永远只负责一块业务、条件反射式的工作习惯、对其他事务漠不关心。
当一个组织越大时,组织的分工必定越来越细,流程越来越多。这是大型组织寻求最优解的必然结果,然而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,却可能是悲剧。分工越来越细,代表着个体的作用越来越局限,最后只能成为螺丝钉一般的存在。甚至老板和资本更希望你成为像机器人一样的螺丝钉,因为这样才不会犯错。标准化,意味着低风险,也意味着可替代性高、人工成本低。
试想一下,当技术足够成熟、可以创造一个机器人替代上面这些劳动者的职位的时候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内心冷冰冰、表面热情似火的机器人的时候,劳动者真的没有办法。更何况,机器不用交社保、只有维护和修理成本,符合资本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诉求。就像无人机迟早替代外卖小哥、AI智能语音客服迟早替代人工客服一样,当一个行业的某些职位被资本要求得越来越标准化时,他们被替代的几率也就越来越大了。